从一名小商贩、挖煤工到收购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家住金果坪乡鄢家墩村的田沛军,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稳定的事业和收入。多年来,他坚守梦想,利用家乡特有的地理和资源优势,以“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领村民共同走上了种植药材的致富路。
田沛军:“你这株是病毒性感染,这个病毒病必须要治,它有传染性。”
站在药材地里,手持发黄病株叶教社员管理的这个人叫田沛军,是巴东县红新药材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金果坪乡鄢家墩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凭着百折不挠的闯劲,抱团100多户贫困户,种植道地中药材,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但光鲜背后的田沛军,却从小就命运多舛,7岁就失去父亲,未成年的兄妹三人靠聋哑的母亲一人抚养。田沛军从14岁就开始自己做小本生意补贴家用,帮助妈妈抚养弟妹。
田沛军: 我从十四岁就开始收鸡蛋,尝试收药材,在收药材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经营药材的药商和老板,药材的老板教我识别各类药材,从中赚了一点钱。就感觉种药材这件事还可以,从十五岁起就种了一些药材。
田沛军在与药商打交道的同时了解了不少道地中药材生长的习性,他所居住的鄢家墩村八组,也是盛产道地中药材的宝地。2007年,为了方便同外地药材贩子的联系,田沛军拿出自己的积蓄,在集镇上转租了一个三轮车行,营销本地的中药材。
田沛军:老板在我们那里收购药材不方便,我就在金果坪租了个三轮车店铺,边卖三轮车,边收购药材。
2013年,靠出售摩托和中药材营销积累了第一桶金的田沛军在巴东县全民创业政策感召下,抱团鄢家墩村八组的村民,创办了“巴东县红新药材专业合作社”,尝试大规模种植中药材贝母。
田沛军:2013年,政府号召全民创业,我想鄢家墩村是个种植药材的好地方,我从小就在鄢家墩种过药材,便回来租赁20亩土地,(加上责任地)一共种了30亩贝母,发动周围的农户种了40亩地的贝母。
说起种植药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2013年,他所租赁的30亩土地和周围农户种植的40亩贝母,因种子问题,发芽率低,并感染了根腐病,投资的60万元打了水漂。
田沛军:种贝母没想到技术含量蛮高,亏了60多万。
为这事,他不惜血本到全国各地学习取经,靠着一股钻劲才迈过这个坎,同时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逐步成为了种植贝母的行家里手。
田沛军:我想还是要把这件事搞好,就到国家级专业基地考察,学习技术,考察回来后,就又试种了20亩,按专家的技术指导获得成功,同时也摸索到种植经验。
药材,市场对路是一个宝,否则就是一堆草。为适应市场行情,避免种植风险,田沛军在种好贝母的同时,把视角也伸向了其它道地中药材。
田沛军:光种贝母也不是一个门路,我就又出去考察,还是要发展别的药材,(发现)大黄每亩田可以收入1万多,我就自己试种了几十亩,长势还蛮好。2016年,大黄发展到400多亩、贝母300多亩,2017年全村药材就达到1000多亩。
李传家:贝母种植技术含量高,往往最容易失败,喜欢烂,甚至种哒不生,我种过几年贝母,投资几万元是失败的,亏了血本,去年,通过他的技术指导,我今年贝母的产量蛮高。
2014年,为了让深山的药材变为村民致富的法宝,田沛军抱团1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同他们签订种植合同,实行订单种植,种苗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由合作社派员指导、神方痛康由合作社统一回收,约定收购最低保护价,并实行利润二次分红,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社员变股民的方式把道地中药材这块蛋糕越做越大,当年成片发展贝母1000多亩,马蹄大黄1000多亩、云木香300多亩、独活500多亩、五味子600多亩、覆盆子100多亩。
村民 鄢仁现:红新药材专业合作社提供种子,包销售,一亩田种好后,可以保证6000元钱,发展前景蛮好。
村民 田冬玲:发展这个大黄很好,又省工,又省力,比种玉米强三四倍,引进的这个产业对脱贫有蛮大的帮助。
2017年底,为解决储存、加工无场地的难题,田沛军又投资30万元在鄢家墩村委会旁建起占地280平方米的加工厂房,购进烘干设备,长年聘请10多名留守妇女在加工厂从事药材加工。
田沛军:2018年,我就想到要让村民能够放心发展药材,我就在鄢家墩村委会征了一块地,投资40万,新建一栋厂房来加工大黄和贝母等中药材,让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和邻近的农户种植有保证,加工神方痛康不愁销路,村民就可以抱团发展。
村民 田冬玲:我们这些农村妇女,年龄大了,别的工厂不要,在他这里,可以随时随地来挣钱,我已经在这里做了两个月,一百多元钱一天,办的这个厂,确实对老百姓很福利。
为让道地中药材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今年,红星药材专业合作社联手巴东县谭氏种植专业合作社,把道地中药材的种植区域覆盖到了金果坪、水布垭、野三关等乡镇,并利用野三关发达的物流,把道地中药材推向山外,带领更多的村民通过药材种植摆脱贫困。
巴东谭氏种植专业合作社 谭罗琼:我们通过两个专业合作社的强强联合,能达到客户的需求,为当地的百姓创造福利。
恩施州中石化驻鄢家墩村扶贫工作队 张建华:田沛军在鄢家墩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使很多贫困户看到产业扶贫的希望。
记者:刘修爱 陈祥楚 郑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