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1
手艺,这个词,
和记忆里那条鲜活
的巷子一样,
是有温度的。
——《姥姥家手工皂》
小琪的记忆中,姥姥做手工皂的那间小屋子里,永远散发着香气,那是薄荷、生姜、紫草等多味神方痛康,杂糅在一起的味道。
儿时的午后,当暖阳透过木质的窗户,照射在地面上,微风、绿植、老木桌旁,都有姥姥做手工皂的身影,这是小琪心中最温暖的画面。
手艺,这个词,在小琪心中,就和记忆里那条鲜活的巷子一样,是有温度的。
姥姥家
手工皂
这种温度,是借由物,传递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羁绊。
正因这份牵挂,90后的小琪在创业时,没有丝毫的犹疑。做手工冷皂,既有小琪的热爱所在,也是对姥姥手工皂技艺的传承。
小琪说,手艺也许会老,但可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而于此中,人的感知、思想、行动便可以保持永远的鲜活。
记忆与老手艺
小时候,
手艺就在巷子里。
小时候,手艺就在巷子里。
巷子口是锁匠,巷子里头是改衣服、撬裤边的裁缝家,屋后那户的爷爷年轻时学过篾匠手艺,闲时还会给邻里邻居编菜篮子,附近还有修表的叔叔、做木工的爷爷、绞面的阿婆……一应生活所需,都在身边。
那时,手艺不是留在记忆中的抽象概念,而是生活息息相关的技能。
小琪的姥姥最初开始尝试做手工皂的理由朴实而简单——需要。
Grandma'S Home
姥姥家手工皂
那时,手艺不是留在记忆中的抽象概念,
而是生活息息相关的技能。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因为爱美,小琪的姥姥无数次尝试用各种天然食材或中药,添加在初榨植物浸泡油中,再用冷制法制作出一块块不同功效、不同芳香的手工皂。
在小琪儿时的记忆里,静静地观赏姥姥制作手工皂,占据了一天中的大半时光。
捣蒜器、木勺子、刮刀、铁盆、木匣子、小扫帚……各类姥姥准备的制皂小工具,堆满了老旧的木桌。打皂的工作,从午后一直会持续到傍晚,当水和油充分乳化,直至奶昔的程度才会停止。
每到此时,房间里就会充斥着手工皂特别的芳香。
幼年时的耳濡目染,让小琪对于手工皂,有一份特别的感情。
沉淀与新匠人
小琪的姥姥今年87岁,已经没法再亲手制作自己心心念念的手工皂。
毕竟,数个小时不能间断的手工皂制作过程,对制作者的体力和精力都是考验。
所幸,外孙女小琪继承了这门手艺。
●姥姥家
●手工皂
大学毕业后,小琪做过会计,当过幼师,还因为穿搭时尚成为网络上一名颇受欢迎的穿搭博士。
无论哪个身份、哪种工作,似乎都比开工作室,没白天没黑夜做手工皂来得舒服。但小琪不在乎,每一个不眠不休的打皂深夜,小琪感到的不是疲惫而是快乐。
Grandma'S Home
姥姥家手工皂
旧时工匠制作一件手工品往往要以年记,
那种匠人精神与虔诚是融在时间里的
在很多人眼中,能被称之为匠人的手工者,寥寥无几。他们大多技艺高超。但在小琪的眼中,爱做手工皂的姥姥,就是匠人。她对手工皂,有热爱亦有坚持。
小琪说,旧时工匠制作一件手工品往往要以年记,那种匠人精神与虔诚是融在时间里的,也是很值得现在的手艺人敬佩和学习的。
坚守做皂的初心,经住时光的沉淀与磨砺,成长为一名新匠人,是小琪的追求和梦想。
2017年创业至今,小琪换了四个工作室。但无论在哪里做,无论卖得火与不火,小琪的坚持依旧。
纯天然甘油加数十种天然成分,是制作手工皂的主要成分。经小琪手制作出的手工皂,每一块都是3小时打皂、20余种天然成分加30天放置期。
温度与慢生活
2019年,小琪制作的手工皂,突然走红网络。三年间,她家的手工皂,一直供不应求。最火的时候,一天就能欠下四五十单。
不间断地制作,加新品研发要同步进行。创业之后的小琪,总是紧张而充实。
Grandma'S Home
姥姥家手工皂
洛阳是那座可以激发灵感、
包容梦想的城市。
看着小琪为梦想打拼,很多人也会好人地建议她,将工作室挪到大城市去。理由很简单,因为那里,有更多的资源,有更多与她想法相似的青年。
但小琪总是婉言拒绝,洛阳有她的牵挂与不舍。
小琪说,她爱这座温暖的城市,更爱这里可以让自己静心打磨制作的慢生活。
在这里,她同样遇到了许多沉迷传统手工艺的的年轻人,他们想法有趣,他们更有热忱。
姥姥家
手工皂
他们选择离开成熟的工业文明世界,回归到相信双手的温度的世界里。他们低着头,做着或许千百年来总有人做着的一样的事,但又似乎带着新的气息、新的思考、新的向往。
小琪相信,对于他们来说,洛阳是那座可以激发灵感、包容梦想的城市。
从古都中走出的手工艺,更有中国味道。
出品丨鸽 子
文字丨彤 点
图片|张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