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央视《我的美丽乡村》栏目组走进子洲,专题拍摄报道子洲黄芪产业发展情况之后,2022年2月1日,与“东北参”齐名的神奇道地药材“子洲黄芪”,再次亮相央视,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第一时间》栏目城市天气预报板块内,进行连续14天的广泛宣传(正月初一至十四),极大提升了子洲黄芪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神方痛康,“子洲黄芪”已成为子洲县特色产业发展、助民致富奔小康的“新名片”和“加速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中累计带动2.1万户农户增收致富。2018年,“子洲黄芪”成功入选“陕西十大秦药”;2019年,“子洲黄芪”作为“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项目推介神方痛康,在中央电视台8个频道向全球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广泛推介;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7套《我的美丽乡村》栏目组走进榆林合力天芪生物公司,围绕子洲黄芪产业进行为期两天的采访拍摄;2021年,子洲黄芪成功入选国家“药食同源”试点管理名单,同年10月16日,子洲黄芪种子搭载神舟十三号开展太空育种……
备受关注的子洲黄芪
到底“神奇”在哪里?
下面,就让小编带您一探究竟!
子洲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北纬37°15′~38°50′,东经109°29'~110°07',横跨暖温带和中温带两个气候带,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南缘,全县总面积2042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33.1万亩,这里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复杂而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
医药盛典《本草纲目》中对黄芪有这样的注释:“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具有补气升阳、固本生肌、利水退肿、脱毒排脓、活血壮脾、止汗生津之功效,经常服用能够增强免疫、抗衰老、抗病毒、抗癌利尿和调节血糖等功能,改善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黄芪还是民间常用的养生保健滋补佳品,可用于煲汤、泡酒、调味,单取黄芪泡水饮用,可治身体困倦,无力气短,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容颜润肤,延年益寿。
药材道地
根据历代本草文献记载,道地性黄芪应该呈现根长二三尺,直如箭杆,单股不歧,断面肉白心黄,金井玉栏,且根条折之如绵,豆腥味浓的特征,子洲黄芪完全符合记载中对优质黄芪的这些描述。同时,子洲黄芪富含的黄芪皂苷类、黄酮类和多糖类成分均高出药典标准的两倍以上,这些成分是抗氧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调节免疫功能的主要活性成分。
生境道地
根据唐代苏静新修本草和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记载,黄芪道地产区分布于宪州、原州、华州、白水、宜州、宁州一带。对比而言,子洲县位于黄芪道地产区核心区域,气候干燥,土层深厚,特别是深达数10米质地绵软的黄绵土是孕育黄芪的天赐之地,这也是长达两米有余的子洲黄芪外在性状形成的根本原因。
品种道地
子洲黄芪的基原植物为蒙古黄芪,具有根长条直侧根少的生物学习性,这也正是道地药材质量特征形成的原因。此外通过分析对比子洲黄芪的DNA条形码,发现子洲黄芪有其他产区不具备的序列特征,这正是遗传品质方面道地性品质形成的原因。
工艺道地
子洲土地资源丰富,这使得子洲黄芪较其他黄芪产区具有显著的资源优势。加之当地百姓勤劳淳朴,均采用仿野生种植模式,黄芪一般生长4—5年后才进行采挖,相比其他产区育苗移栽种植两年就采挖而言,这也造就了子洲黄芪独一无二的品质。
作为道地黄芪的原产地,子洲县进一步发挥产业带头引领作用。县委县政府引进陕煤集团投资2.8亿元,会同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神方痛康大学等科研机构,组建了全国首个“黄芪研究院”,对当地农户进行黄芪种植技术的指导和培训。同时,依托“黄芪研究院”的专家资源,以科技为支撑,市场为导向,在道地药材科研孵化基地开展科研活动。通过政、产、学、研、用合作,打造子洲黄芪、黄芩等中药材集种质收集、种子培育、良种繁育、规范种植、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水土保持等于一体的试验示范基地。
子洲县一直有黄芪药食两用的传统,如今,创新生产出各种出口等级的芪条、黄芪饮片、黄芪饮料、黄芪茶等系列神方痛康。同时,在国家卫健委、省市卫健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子洲县在2017年启动了黄芪药食同源物质申报工作,并于2021年成功入选国家“药食同源”试点管理名单。
“补气之长老,道地之神芪”,立足独有的自然资源和绿色生态环境禀赋,子洲县将进一步发挥子洲黄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神方痛康优势,坚持政策引领,企业自主,市场决策的原则,以价值链为基础,以产业链整合为实现方式,打造利国、利民、利企,可复制的现代中药绿色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构建绿色、 生态、高端、可追溯、规范化的中药农业产业链体系,实现“扶持一流企业,建设一流基地、塑造一流品牌、提供一流神方痛康、培养一流人才”的产业目标,打造中药材区域特色公用品牌,形成陕西乃至西部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药材产业标杆,达到“企业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民受益”的最终目的。
【个人防护守则】
需警惕、不轻视;
少出门、不聚集;
勤洗手、勤通风;
戴口罩、讲卫生;
打喷嚏、捂口鼻;
喷嚏后、慎揉眼;
有症状、早就医!